中国史研究简介
本站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(互联网信息服务),并非《中国史研究》杂志网站。办理其他业务请联系杂志社。
《中国史研究》(CN:11-1039/K)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,自创刊以来,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,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。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。
本刊在线订阅限时优惠价240元
杂志文章特色
1.《中国史研究》来稿应符合学术论文写作要求,全文格式规范,主题突出,层次分明,结构严谨,论据充分,观点新颖,论述视角独特,语言精练简洁,叙述准确。
2.《中国史研究》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。本刊的基本审稿周期为三个月,稿件的处理状态可在采编平台上查询,稿件的处理结果会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作者的注册邮箱里。
3.本刊反对剿窃、抄袭、一稿两投或多投,且其中的主要观点或内容,不先于本刊在其他公开出版物和学术网站上发表。
4.《中国史研究》已加入中国知网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。稿件刊发后,编辑部会向作者支付稿酬,寄送样刊、论文抽印本,并编入中国知网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,编入数据库的著作权使用费包含在编辑部所付稿酬之中。
5.本刊有权对来稿做文字表述及其他修改。
6.本刊对所刊登的稿件有长期专有使用权。作者如需将本刊所发文章收入其他公开出版物中发表,须事先征得我刊同意,并详细注明该文在我刊的原载卷次。
杂志分析报告
注: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,如致谢、稿约、启事、勘误等
注:比率 =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/ 当年发文量 * 100%
注: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,如致谢、稿约、启事、勘误等
专题研究,读史札记,新出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,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,补白,书评,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研究专栏,“一带一路”的历史研究,学科前沿·人类历史的融会,中国历史发展道路专栏,中国古代社会危机与国家应对笔谈,中国古代移民与区域史研究笔谈,中国传统文化探析,问题讨论,中国古代边疆开发与国家治理笔谈,唯物史观视野下的清史研究,纪念郭沫若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,中国古代民族融合与国家认同专栏,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专稿,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专稿,读书札记,本刊特稿
摘要:史学理论体系的建设,是现今中国史学界的要务。这首先应从辨明历史与史学、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之间的区别开始。对这些基本概念的厘清至关重要。史学理论学术体系的建设,不能屈从西方各种史学流派的议论,也不能从一种历史哲学的观念推衍而产生。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原理,史学理论建设的基点,是系统性的史学史知识,中国史学史在其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。史学理论的内容结构,应当由三大部分构成,即史学本体论、史学认识论、史学方法论,其中蕴涵广阔的学术探索领域。
摘要:史学价值观是人们对史学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的认识。中国古代的史学价值观以资治、教化、畜德、明智为主要内容,以“经世致用”为主要目标,并形成了以“不隐”为原则、以“书法”为追求、以史经世的史学价值实现模式。这使古代史家普遍具有历史教育的自觉意识,并成为历史教育主体。从清末开始,中国史家从内容、目标、方式等方面对古代史学价值观进行了更新与改造,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现代史学价值观。新历史考据学派重考据轻致用,以“求是”为目标,以学用分割为特点;马克思主义学派注重“科学性”与“革命性”的统一,战国策派等重视史学的社会效用,以学用统一为特点。史学价值观的分歧反映出史家对求真与致用的不同价值取向,并决定了他们对历史教育的态度。主求真者对历史教育态度消极,坚持历史学术与历史教育的二分法,造成了史学小众化,使史家在历史教育中缺位;主致用者为各自目的积极投入历史教育,推动了史学大众化和通俗化,但也存在以用害史的弊端。为推动历史教育健康发展,史家应成为历史教育主体,坚持求真与致用的统一,并摒弃精英意识,树立大众意识。
摘要:季连初降之酃山即魏山,但并不是季连部族的居地,而是祖先神灵所居之地。其早期活动区域当在二里头文化二里头类型范围内,晚期活动区域当在殷墟文化殷墟类型范围内,大致在嵩山山脉以南、伏牛山山脉以北的河南省中部地区,夏商两代季连部族始终活动在传统的中原文化区。季连的最后一个居地京宗亦当在此范围内。
摘要:本文采用字体分类的方法,系统整理了与殷商祖甲时代历法改革有关的甲骨卜辞材料,通过数据统计和比率分析等多种方式,研讨了“正月”取代“一月”之名和“十三月”年终置闰制度被废除这两项历法改革的时机。祖甲的改革并不是在即位后就立刻进行的,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才逐步开展起来的。其中,两项历法改革的实施时间也有所不同。废除“十三月”置闰制度在前,改用“正月”之名在后。祀典改革则是在两项历法改革之间开始进行的。这些时间先后实际上反映了祖甲改革各项举措具有内在承续关系。
摘要:通过将思想史和政治史相结合,本文论述了汉帝国时期的两个悖论。汉儒完善了天人感应的灾异说,从理论上来看,这种学说能够让官员利用灾异来限制皇权。但从灾异说现实的运用上看,我们发现其完全背离汉儒的理论设计,沦落为政治权力的附庸。当我们进一步追问是什么导致灾异说理论和实际运用的巨大偏差时.我们发现了第二个有趣的悖论。儒生成功地取代了卜、史等专职官员成为灾异的主要解读者,但他们成功的原因也直接导致他们丧失了卜、史曾经拥有的对灾异解说的话语垄断。在灾异解释缺乏制度化、职业化的保证时,灾异理论不具有独立自主性.不仅灾异解读陷于无休止的论争中,而且往往为政治权力所绑架,成为一个服务于当权者的斗争工具。
点评详情